光纖通信從1966年,高錕發表了論文后,才逐漸進入人類的視野。隨著光纖通信的逐步普及,高錕因此于2009年獲得諾貝爾獎。
光纖生產出來后加上保護層護凱后,稱之為光纜,光纜直徑一般在幾毫米至幾厘米區間。光纜從工廠纏成光纜軸,方便運輸到目的地。一般是2km-3km一軸光纜。
光纜長度也有超過5km的,但光纜太長,自身太重,叉車和汽運都會受限制。一般情況下,兩個通信站之間的距離為30-50km,特殊情況有的是70-100公里,極個別的超過100km但也不會無限制的延長。因為光纜本身的光衰和色散作用,讓超遠距離通信很難實現高速率。
這每隔數十公里的光纜需要熔接在一起,所以一條光纜上,會出現很多接頭。光纖的熔接,需要使用專用工具“光纖熔接機”。比較有趣的是,現在還有朋友在網絡上試驗用打火機熔接光纖,應該只是為了好玩吧。
光纜有了接頭,就有了容易產生故障的薄弱點。尤其是深埋于地下的光纜,由于地下水的逐漸滲透。接頭盒進水是常見現象。
光纜其實是最怕進水的,雖然說玻璃不怕水,但是光纖纖芯非常細,尤其是接頭部位,更是剝去了包層,露出只有9um左右的芯。如果被水浸潤,水分子會進入到熔接位置,造成光衰,隨著水分子侵入熔接點的量逐步變大,光衰也逐步變大,這時候就必須進行維修了。
一般埋在地下的光纜5-7年就會出現大量的接頭盒進水現象。就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整修、這些整修作業,難度極大,即便是非常專業的光纜工程專家,也很難用普通的OTDR找到接頭盒埋設位置。
使用光子瑞利公司生產的瑞利孚“RLFOC”光纜故障快速定位儀,可以輕松搞定光纜的各種疑難雜癥。
業務咨詢電話: 400-6766-906